作者:皇甫容

    
常平仓设置的目的,是为了避免“谷贱伤农”、“谷贵伤民”。
图为明代粮仓博物馆(网络图片)

中华文明经历了五千年的风风雨雨,依然散发着迷人的风采。对我们今人来说,那传承千年的神传文化,如同智慧的源泉,只要我们有心去接近、去了解,就能从中得到很多的启悟。

中共窃国破坏传统文化之前,虽经历数不清的天灾人祸、朝代更迭,还有长达数百年的外族入主中原,但中华文明却得以完好地保留,传承数千年。人们常常会好奇是什么因由使得中华文明如此长盛不衰。站在整体的角度看,笔者认为,是因为上天属意神州,长久地眷顾护佑著这片土地。上天给了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无限的智慧,人们运用神赋予的才智,建立了许多卓越的管理制度,使得中原大地能有持续长久的社会稳定时期,盛世叠出。

此篇想同读者一起探究一下中国古代的储备制。中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中原土地上的历朝历代,多以农业为本,因此我们主要说说粮食储备。

   
周文王画像(公有领域)

西周时,周文王就曾教导西岐的百姓应有储备意识。也是从西周的时候开始,就有了粮食储备的制度。粮食储备有三个主要作用,一是稳定粮价;二是防备灾年歉收;三是保障国家建设。

战国时李悝在魏国推行平籴法,即丰年的时候,政府出面购买粮食储存,以免谷贱伤农;荒年庄稼歉收的时候,再卖出之前的储备粮以稳定市场粮价。到汉宣帝时,这种粮食储备模式发展成为常平仓。常平仓,就是朝廷在各地设立官属粮仓,丰收之年粮价较低,朝廷以比市价高的价格,大量购买粮食存入官库;灾年粮价攀高,国家以低价卖出粮食,以此平抑市场粮价。

常平仓设置的目的,是为了避免“谷贱伤农”、“谷贵伤民”,调控粮食市场,保障普通百姓的基本生活,以维护社稷安定。

时光流转,到清朝末年,经历了甲午战争等对外战争的失败,国内的有识之士们纷纷向外追寻使中国重回国富民强的办法,由此掀起的系列西化运动,冲击著绵延了五千年的政体及各项制度、法规。再到后来共产邪灵入侵,更是中断了国人对中华传统文明的传承。

    
“现代证券之父”本杰明•格雷厄姆(公有领域)

在国人与中华传统渐行渐远之际,“现代证券之父”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1894—1976)出版了一本经济方面的著作——《储备与稳定:现代常平仓》。书中开篇就谈到了源于中国的“常平仓”,当时,建立储备制度是美国经济方面的核心议题。作者呼吁国会应尽快通过立法,促成在美国建立“常平仓”似的经济制度,维护以农为生的百姓的基本权益,同时也可以保障消费者的利益。

抗日战争期间,美国副总统华莱士访问中国,他在兰州刚下飞机,即与国民政府派去的官员大谈王安石之法,说他对王安石调节物价的方法非常钦佩。

华莱士之所以提到王安石之法,是因为罗斯福执政时,美国发生了经济大萧条,华莱士听说中国历史上有一套非常有效的调节物价的方法,当时有人为他介绍,说那是北宋时期王安石颁布的“青苗法”,王安石利用常平仓、广惠仓为资本,向百姓发放贷款,此法成为当今世界农业贷款的源头。

国家储备制及发行商品储备货币

现在经济界有一套国家储备制及发行商品储备货币的理论,就是起源于中国。国家储备及发行商品储备货币的具体实施,是在公元前1123年由周文王所建。

    
清乾隆本《逸周书》(公有领域)

《逸周书》的《籴匡解第五》讲到,通过增产节约,朝廷参与市场买粮,以此赈济灾荒。而《大匡解第十一》讲到,国君敕命大建粮仓储备谷物,同时以储备的粮食作为发行货币的储备金,由此就可稳定市场。西周货币主要是天然海贝和青铜贝币。

帝辛三十五年,公元前1123年,周地发生大饥荒,西伯侯姬昌召集百官共商救济之道。此后,周文王推出了具体的措施,他命各地官员建造粮仓,按规定征收谷物,鼓励百姓积存粮食和财物。文王说,储备的粮食先不要买卖,否则市场就会不均衡。王侯布散的钱币,要由乡正作借贷的担保人,即使丰年也不急于偿还,彼此诚信互相扶助,以便协助百姓财源生发。等到百姓财积富足、饮食无忧时,能够收的再去征收。当百姓人人都有食物时,才可以征收赋税。外地食物不均,就要开关放粮进行救济。粮少不便转运,也不能抛弃鳏寡孤独。

周文王为保商人和百姓利益,发布公告杜绝黑市、囤积居奇的投机行为,以便有效地稳定货币和市场。公告中,周文王鼓励商人外出经商,以保货物交流畅通。商旅在外,无论乘舟还是旅途住宿,都要为他们提供宾至如归的待遇。如果钱币过轻,就作大钱代替小钱流通,确保物流价格公平,使商务活动不断,以避免停滞。如果有商人囤积货物而不出售,全部罚没以保障市场均衡,不能让百姓贫困,即使取利于百姓也要适当,不得过分。

《逸周书》完好地阐述了三千年前管理者调控经济的具体措施。在《国准》中讲到,周朝帝王治理天下,重要的一项就是教民储备,以防不时之需。

为何三千年前的君王就能想到如此高明的办法调控经济,这办法甚至在三千年之后还可以帮助统治者解决社会经济问题?或许是真正地为子民着想、尽职尽责守护万民顺应了天意,从而得到了上天的指引。这其中的智慧,或许也是“大道无名,长养万物”的又一种表现吧!

原文链接:http://cn.epochtimes.com/gb/16/9/8/n8280453.htm(请用翻墙软件访问)

善缘转载自大纪元:2016年09月26日

 
• 下一篇:鸡年话鸡(图) 2017.1.29
• 上一篇:文史漫谈:器量宽厚 青史留名的故事(图) 2016.6.28
 
联络我们】【翻墙破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