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期<<新纪元周刊>>封面故事

【大纪元3月22日讯】“天才只不过是以非习惯性的方式去理解事物的能力罢了。”

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士点出了跳脱惯性思维的重要。

日常生活当中,为了趋利及避免痛苦,自然而然形成一套行为模式。当遇到同样的情境时,便不假思索的用后天形成的这套机制去处理事情,却以为是按照自己的思想在做事,其实已经被后天的“观念”和“习惯”所操纵。

“觉察”自己的思维过程,养成不断去省思自我旧习惯的新习惯,同时跳脱观念所囿,不断用新的好习惯去代替旧的坏习惯,才能成就真正属于自己主宰的人生。

【专家篇】专访前世界资优儿童协会主席吴武典
  培育资优生 始于培养好习惯
  文 ◎ 千峰

   

我们常认为资优生、有创意的孩子都是天生的,但是研究显示,很多资优孩子在成长背景中,家庭教育和品格教育的养成是让其优秀特质发光发亮的主因。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就是让孩子赢在起跑点上的利器。

好习惯应从小培养,但如何判断什么样的习惯是好的?前世界资优儿童协会主席、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名誉教授吴武典指出,评判好习惯的标准,就是看对自己是否产生提升作用,以及对别人、对社会、对大自然有没有好处。

在做人方面,应从小培养勤劳的习惯,避免奢侈、依赖。在家可以从洒扫应对进退做起,也就是分担家事,学习负责和勤劳的态度;同时也学习待人接物的道理,包括有礼貌等。孔子于《论语.宪问》篇说:“爱之,能毋劳乎?忠焉,能毋诲乎?”如果真心去疼惜一个人,能不让他多劳动吗?若忠于一个人,能不规劝他的过失吗?而现今父母对子女的爱,常常缺少了这“劳”与“诲”。

“美国的小罗斯福总统,每天睡前无论再忙,都一定要自己洗袜子。服侍他的仆人说:‘总统先生啊,您日理万机,这个就让我们来代劳吧!’小罗斯福总统的回答是:‘从小我就养成这个习惯了,因为妈妈说臭袜子一定要自己洗,所以一天不洗都觉得不舒服。而且我一洗袜子,就会想起妈妈,也感念妈妈的辛劳。’从这里可以看到父母亲对孩子好,真正要教给他能受用一辈子的除了谋生的技能外,就是好习惯了。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孩子会感念你一辈子,因为好习惯是一辈子的资产呀!”吴教授若有所思的说。

   
从小训练孩子适度地劳动,不仅可以锻炼身体,
还可以让孩子的心灵更为坚强。(AFP)

家庭、环境与品格教育

那么要如何真正实践培养好习惯,进而培养好品格呢?吴武典提到要以人为镜,注重环境教育、家庭教育。家庭是品格的摇篮,要教导孩子勤劳、有礼貌以及尊重别人,也培养孩子喜欢阅读、节俭、爱干净的好习惯,大人便要起到示范作用,比如遵守交通规则、守法等。而习惯养成的关键就是反省和坚持原则;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有大作为!

   
从小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会让孩子一生受用无穷。(AFP)

网路上有一则小故事:爱德华刚读中学的那一年,他们全家在新罕布夏湖中岛上的别墅里度假。有一天,爱德华和父亲扛起钓竿去钓鱼。在那儿的鲈鱼只有鲈鱼节才允许垂钓。那天爱德华花了很多气力本想放弃之余,突然间一条超大鲈鱼被钓了起来。但父亲看看手表,距离鲈鱼节还有两小时,“放回去,孩子!”父亲不可违抗的命令着。爱德华满心不愿意,心想可能再也钓不到这么大的鲈鱼了,可是父亲不理会他的吵闹依旧坚持着。

二十年后,爱德华成为纽约著名的建筑师。在建筑设计上他拒绝取巧而备受同业赞誉,即使别人要向他透露股市内线时他也婉言谢绝。“放回去,孩子!”就从二十年前的那一刻起,即使没人看见也要坚持对的事情,他走出了光明磊落的第一步。

吴武典表示,“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像是我们常说的芬兰经验,他们具有自动自发的阅读环境和习惯。不过好习惯和坏习惯只有一线之隔,因此要不断提升心灵的层次,不能囿于既定的习惯,尽力取得中庸之道,自信而不狂妄、谦卑而不自卑、知足而不故步自封。贯彻好习惯的诀窍就在于实践体验,从体验中去学习,接受实务的磨炼。比如大学生强调的服务学习,就是从做中学,同时反覆练习与应用,最后就会像每天早上起床刷牙洗脸一样自然了。”

编者注:中国人崇尚“中庸”。“中庸”绝非中共所解释的“和稀泥”、滑头、左右逢源、两面派,其本意是“常守中道”,即遵循天命,“不可须臾离也”。其中包含学习方式“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处理好“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的关系,达到“至德”,完全是修身治国之道。在中共那里,完全扭曲了“中庸”的本义,变成为了保护自己而放弃原则的犬儒。--《【解体党文化】之二:系统的思想改造(上)》)

习惯的养成模式

吴武典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一位车掌小姐,对乘客服务很用心、很客气,对年纪大的人服务特别周到。一回很细心地把一位老人扶上车坐好之后,老人很高兴又感动地对她说:“我一直在寻找一位好车掌小姐,今天终于找到了。”于是拿出了一万元的大红包给她,并说:“你一定要收,这是我的愿望。”她只好收下了。

从此以后,这位车掌小姐就更贴心的服务老人,期待着下一个红包的出现,不过这个红包却没有再出现了。过一段时间之后,照理讲她应该觉得灰心了,哪知她还是继续对乘客很客气、很热心。为什么呢?因为车掌小姐发现,当她对别人好,别人也都会以感谢回报,所以她心中十分满足。久而久之,就忘了红包的事情了。”

吴武典表示,根据行为塑造理论,当增强物的增强不再出现的时候,行为就会减弱。不过故事中的车掌小姐却因为自我得到满足,而忘却了获利本身。“这被称为是动机的功能独立性作用,本来它是一个工具行为,也就是为了获利而产生的行为,但后来行为本身就可以得到满足。”也就是说,习惯的养成,最初可能不是自发的,而是有目的的,因为获得回馈或增强,而变得有所为而为。但最后若能升华,便可以达到自动自发、无所为而为的境界,而成为一种习惯,所谓“习惯成自然”就是这个意思。

当然坏的行为也是如此,诸如说谎、偷窃和逃避压力的行为,都有可能藉由这样的模式形成习惯。因此大人给小孩的教育中,便要针对良好的行为给予鼓励、奖励,透过回馈强化其动机,最后内化成为一种品格——良好的人格特质。

习惯、心态升华与修炼之道

吴武典认为,行为在体验过程中会慢慢升华,比如同理心是一件好事,那么从一开始的技巧练习开始,慢慢的常常运用就变成了一种习惯,最终形成为特质,如影随形,不假思索就能表现出来。而在心态动机方面,从一开始自己单纯觉得好,而后可能透过别人的称赞或利益的获得而增强。不过最后慢慢的转成自我回馈系统,能够自得其乐、乐在其中,逐渐达到无所为而为的境界,获得发自内心的快乐。

对孩子的教育而言,吴武典表示人格培养是重要的一环,而品格的修为来自于习惯的养成。不仅要培养好习惯,也要不断的根除恶习。效法古人自我反省的工夫,知错、认错、改错,就像修道一样,反观自我,不断自我提升。

而在访问的最后,吴教授也开心的分享了自己所喜欢的一种为人处世的态度,来自《礼记》中所说的:“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这是一种中庸之道的美妙境界。他也期许着下一代,能透过习惯的养成与品格的修炼,体会到“人生的目的在付出”,进而达到儒家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淑世理想。◇

===============================================================

【操作篇】学习态度、习惯、方法简易检核单
  文 ◎ 吴武典

■ 学习态度(坏习惯)

1 为了考试才读书。

2 只读课内书,不读课外书。

3 为了应付父母及老师,才勉强用功。

4 分数高就是学问高。

5 读书是为了赚大钱或做大官。

6 读书本来就是苦差事,所以要“苦读”。

7 尽量避免读不喜欢或困难的学科。

8 读书考试,只要能及格就好了。

■ 学习习惯(好习惯)

1 有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

2 有摘记大纲和记录重点的习惯。

3 遇到疑难问题,有追根究底的习惯。

4 喜欢与人讨论功课。—有个别差异,有些人喜欢深思、有人喜欢脑力激荡。

5 在课堂上,喜欢发问或请教。

6 平时用功,不会临时抱佛脚。

7 自动看书或做作业,不必他人催促。

8 读书时能保持良好的姿势。

■ 学习方法(好习惯)

1 看书时抓住重点。

2 能安排自习时间表。

3 先求理解,再背诵。也有人相反(如古人以背诵为主),都有成效。

4 读书或作功课时能专心一致。

5 阅读的快慢,随着阅读材料的性质而定。

6 使用默读法而不是朗读法阅读书报杂志。

7 会以自己的话作课本笔记。

8 会使用各种工具书(如字典、地图等)。

=============================================================

【亲子篇】培养孩子好习惯 教战秘诀
  文 ◎ 陈彦玲(特殊教育及资优教育专家)

   

该怎么“教导孩子养成好习惯”是每个父母在孩子成长时期面临的最大课题之一。专家告诉您,只要掌握好几个秘诀——鼓励尝试、慎选媒体、勿比较、乐观其成等,就可以让孩子轻松养成好习惯。

在大人的世界里,不论工作或家庭生活,总是由“习惯”来支配着时间和左右着活动的内容。然而,大人的习惯却是从小养成的。聪明的父母应该在孩子幼小的时候多花些时间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让其一生受用无穷。

   
聪明的父母应该在孩子幼小的时候多鼓励孩子多方尝试,
让其一生受用无穷。(摄影/唐浩)

滴水能穿石,其成功的秘诀在于不间断,这是众人皆知的道理。但是,往往我们却发现知易行难,如何成功地培养孩子好习惯,当是天下父母心最渴望成就的事情之一了。其实要成功并不难,只要能把握住必胜秘诀:

夫妻同心。这是首要条件,夫妻来自于不同的家庭,也各自有着本来的习惯,常听到有夫妻因为生活习惯不同,互不相让导致争吵到不可收拾,离婚的导火线竟然只因为挤牙膏管的方式不同。所以,如果能有一个夫妻谈心时间,泡杯好茶,轻轻松松地先说说对彼此的感谢,感谢互相信任、互相扶持也互相照顾。然后想想共同拥有的好习惯。建立了共识之后,会有一个希望的远景与热忱,恭喜了,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目标明确。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的理解与表达能力没办法跟上大人,所以别只跟孩子说“要有好习惯”,得很清楚的告诉他“什么是好习惯”。例如:要求他“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可能会让大人失望,因为他对于“什么是礼貌的行为”可能跟大人的期待是不同的。因此,需要很明确的告诉他做到哪个行为是一种礼貌,这样也容易以正向的语言取代负面的指令。例如:以“请记得要把吃完饭的碗拿到水槽,谢谢你的合作”来取代“你真是懒惰,我这么辛苦,难道你不会帮忙吗?”。

鼓励尝试。俗语说:“一眠大一吋”,孩子的发展常可用“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来形容。因此,多汲取孩子身心发展的知识或经验则有助于对他们的了解,才不会错失良机或要求太高。其实孩子从小就渴望着独立自主,这是因应生命成熟发展的一部分,因此家长应该把握这样的天性,鼓励孩子多多尝试在自己能力可及的范围内,做好那一个行为,这时孩子最需要的是大人的耐心陪伴和仔细的指导。

   
多汲取孩子身心发展的知识或经验,有助于对他们的了解。

例如:洗菜洗米的工作其实是很有趣的,可以将污浊的东西洗涤干净,这个工作的本身就像是变魔术一般的神奇,多让孩子参与其能力所及的工作,去欣赏自己手脑并用的过程与成果,那种身心愉悦的成就感,会让孩子建立起良好的自信和继续学习的动力。这可是用物质的奖赏所达不到的效果。

请勿比较。每个个体都是独特的,当孩子正要尝试或已经努力的在学习好的习惯时,总会有不足之处,拿别人的成就来比较,会让孩子气馁。拿别人的失败来抬高自己,会让孩子骄傲。两者皆不妥,就算因此而养成了某个好习惯,但是也养坏了孩子的心,胜骄败馁的情绪是无法让孩子健康的成长的,也会因之失去人性中最珍贵的善良。

其次,让孩子将注意力放在自己的用心程度上,去享受乐在其中的过程。人生的过程难免起起落落,就像四季的更迭变化,有冷热之分才有甘美的蔬果,因此别太只注重结果,否则将只是培养出一个粗糙、失去品味的孩子,拥有再多的好习惯也只成就匠气而非造就大器了。

慎选媒体。昔日孟母三迁为的是有个好环境给孟子一个学习模范,然而今天无处不在的媒体讯息,确实需要父母细思量。许多儿童的动画充满了语言与动作上的暴力,在价值观上也过度突显自我需求的满足,而非强调团体的互助合作或利他行为。

父母不妨做个小小的研究,打开儿童节目的频道,用纸笔记录下来在短短几分钟的儿童动画中会出现多少的语言与肢体的暴力或过度夸张的行为,您也就一定能了解慎选媒体的重要了。当然也别忘了,自己的身教与言教也正是孩子们的另一种学习的活传媒。

乐见其成。人真正的快乐有如美好的音乐般令人神往。因此,家长的乐观是孩子在学习建立习惯时出现挫折而想放弃时的解药。有趣的是,人在心情快乐的时候,也常会唱起歌来,说不动、劝不听,试试看唱个歌,转圜一下气氛,一笑可解千愁。所以,要建立孩子的好习惯,父母可以常用喜悦的心情来面对孩子的一个小小的成功,因为“罗马不是一天造成的”,如果父母带领着孩子将注意力放在细小的而且是他的能力一定可以达成的目标,那么孩子的小小进步不但能让孩子因此体验到自己进步的快乐,这种乐见其成的态度会给孩子很扎实的信心,好习惯的建立也就水到渠成了。

   
用喜悦的心情来面对孩子,
即使只是一个小小的成功。

万贯家产不如自身有好习惯,正确的方向,正确的道路,明确的身教,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必然成功。◇

===============================================================

【命理篇】命运天定 习惯消长
  文 ◎ 泰源(命理师)

人的命运,在出生时就已经决定了,但是后天养成的习惯、价值观等对命运的影响,也十分地大。唯有养成好习惯、看淡名利、顺着后天命运自然展开,才可减少对命运的削减。

命运虽说都是以前定好的,但只是关于富贵、困穷、亨通、阻滞、长寿、短命等方面大的气数,后天仍有很多的因素影响着命运的展开。

命运,犹如先天上的一粒种子。但后天生长的环境,和在生活中养成的习惯等,都会对命运的发展起着消长的作用。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同年、月、日、时出生的人,会有不尽相同的命运.。其实,先人也发现了这一点。

   
命运,犹如先天上的一粒种子。(clipart.com)

清代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的〈命相之谜〉曾写到:“我的第六个侄儿同奴仆的儿子刘云鹏,出生时只隔着一堵墙,两窗相对,两儿一起落地啼哭。不但时同刻同,以至于分秒也同。侄儿到十六岁而早死,奴仆的儿子至今还在。难道不是命运所赋予的福气只有这个数,侄儿生长在富贵之中,消耗已完;奴仆的儿子生长在贫贱之中,消耗得不多,福气还没有完吗?盛衰生灭,道理像是如此。”

好习惯减少命运的削减

至于习惯对命运的影响力,也是十分大的。由于人一生出来就沉迷于名利社会之中,以为热中于名利是理所当然的事,长此以往,就会形成热中于名利的习惯。其实这种习惯对命运的削减力是相当大的,只是常人不自知而己。

因为热中于为官的人,个性强悍的就会依仗权力而凶狠和刚愎自用;个性胆小懦弱的要巩固职位,必然会阴险而奸诈,互相倾轧,排挤别人。这些人做事,不计较事情的可与否,而只取决于自己的胜和负。这样他们的恶在贪婪、残酷之上,他们的年寿和福禄都要削减。推算有时没有应验,这也是一个很主要的原因。

笔者早年曾算过一人,依其八字推算,六旬前东南木火运,皆顺遂为多,须到六十六岁申金运才见不利。其人相貌亦面圆阔,曾有一和尚看过她面相,也说她是富贵之相,能有八十多岁的命。

但她却在五十九岁那年患癌症,半年而亡。查其一生,十分看重名利,尤其是对利字看得特别重。在家中的内墙中嵌有钱箱,说自己的钱只有越来越多,不能越来越少。但对外人,甚至是兄弟姐妹等亲人,却十分吝惜,借钱给她们,都要收回利息。可见,过于看重名利的人,对自己的命运是完全会有所削减的。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看待名利呢?我们讲顺其自然,是你命中有的,自然会有;命中没有的,强求得来也会失去。因此,为人处世,养成一切讲求顺其自然的习惯,是最符合于后天命运自然展开的的一种好习惯。可以避免许多自己后天招来的不必要的损失和麻烦,同时也可以避免自己不当的行为对命运的削减。◇

===============================================================

【实践篇】知易行难 从“心”突破
  文 ◎ 李世珍

成功人士的背后总是有其各自坚持的想法与价值,并不一定特别,但是一定是他们长期坚持或奉行的。道理人人会说,可是要真正能做到的却是不多。若要认真执行,还得从破除人类的惰性这方面着手。

从小到大,不论是学校老师,或是父母长辈,常常叮嘱我们的就是养成好习惯,而每年年初,很多人会许下新年愿望,有些还跟破除坏习惯或期望养成好习惯有关。为什么需要养成好习惯?有人说,养成好习惯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有条理,可以帮助我们的学习更有效率,可以促使我们跟周遭人的相处更好,可以使我们更为成功。然而,我们常碰到的状况是,就算人们了解养成某些习惯真的可以让人成功,但实际上因为从养成习惯到真正得到成功的时间滞延太长,使得绝大部分的人会半途而废,因此,坊间就一直看得到一堆苦口婆心,教人养成习惯的书籍贩售。

   
人许下的愿望常常和习惯的养成有关,但是很少人能真的养成好习惯。
图为悉尼(或译雪梨)医院前一野猪雕像的喷水池,
一游客边摩擦猪鼻边许下心愿。(AFP)

破除旧习比养成新习更困难

养成习惯的过程中最难的是什么?答案是破除旧习惯。有一个笑话说道,小王是一位刚领牌上路的计程车驾驶,某日,他开到殡仪馆附近碰到一位乘客叫车,半路上这名乘客突然开口聊天,没想到吓得小王尖声惊叫。乘客说到:“啊!抱歉,我只是想问你一件事,没想到吓到你!”小王连忙解释:“跟你没关系,这是我第一天领牌上路开计程车,我以前是开灵车的。”虽然是个笑话,但也显示出习惯对人们的影响,可见察觉旧习,并予以破除的重要性。

要想破除旧习,得先知道你是用什么价值判断来决定这个旧习是不好的,这里存在着价值判断的议题,笔者先不在此讨论。接着,一旦你决定要破除旧习养成新习后,你就必须下定决心,否则,一段时间后,你又会被旧习拉回现况。

了解这个基本的道理之后,接下来的问题是,我们到底要养成哪些好习惯?翻开坊间相关的书籍,谈论人们要养成的习惯数不胜数,举凡早睡、早起、阅读、看报、运动、养生、储蓄、理财等。这么多需要养成的习惯,看来还得先记住这些需要养成的习惯,事实上,有一些坊间提出的习惯养成,是属于比较浅层的,也可以说是最基本的,那什么是更深层的可养成的习惯呢?

更根本的习惯养成

要了解哪些习惯是比较根本,首先,我们先了解成功人士的经验中都强调哪些习惯的养成。

例如台湾的经营之神王永庆,从小就养成劳动的习惯,勤劳朴实是他一生奉行不渝的人生哲学。

日本的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强调人与人之间必须要互助合作,与朋友交往要真诚率直,如果是经营企业的话,松下习惯每天要思考当日损益、养成将顾客的责备当作神佛的话,欣然接受、要授予员工充分的信任、养成以身作则,树立榜样的、要责备别人之前先指出他优点、最后要信守“积存之道”。

股神巴菲特成就世界首富,他所养成的习惯包括:清楚自己做每一件事情的目的、每天要设定当日计划、每天要勤写日记、最后是永远懂得随时超越自己等。

从这些成功人士的经验发现三项重点:第一、成功人士往往是自我要求很高的人,因为自我要求高,才会懂得设定高目标,并努力达成,如此严格自我要求;第二、成功人士相信天下无白吃的午餐,勤劳努力是最基本的条件,即使受雇于人,也会清楚扮演自己的角色,绝不当薪资的小偷;第三、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至少必须秉持诚实与正直,并且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做生意讲求诚信绝不偷斤减两,俯仰无愧。

知易行难,从心改变四方法

道理人人会说,可是要真正能做到的却是不多。老子就曾说过:“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有一些道理看似简单,若要认真执行,还得先破除人类的惰性。怎么办呢?

那就必须设计自己。怎么做?有四个方法可以参考,第一、宣告法,不断向朋友或家人宣告你最近养成的习惯以及成效;第二、标竿法,选择一个自己崇拜的对象(只要某方面习惯做得特别好的),努力了解他并向他学习;第三、比较法,设定目标,跟别人比较,跟自己比较,跟昨天比较等;第四、工具法,利用能提醒自己的小工具,如行事历、手机闹铃、便利贴等。无论如何,只要有心,改变并不是真的那么困难,不妨从“心”想想,从头做起。◇

===============================================================

【实践篇】作习惯的主人
  文 ◎ 千峰

日常生活中,为了趋利及避免痛苦,自然而然形成一套行为模式,当遇到同样情境时,便不假思索用后天形成的这套机制去处理,而却以为是按照自己的思想在做事,其实已经被后天的“观念”和“习惯”所操纵。觉察思维、跳脱观念,才能成就真正属于自己主宰的人生。

在西方科学中,对于行为的研究,早期最有名的大概要推生理学家巴夫洛夫所作的实验了。巴夫洛夫的“条件反射”实验中,让狗听到一声铃声后,就给它食物。久而久之,狗在听到铃声后,本能地会联想起食物,并流下兴奋的口水。

在这个例子中,狗狗的行为习惯最终变成一种机械的运作和反射,有输入就有输出,而这也与行为心理学派的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探讨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把中间的心智过程视为黑盒子的运作,将其忽视。

反观在精神医学中的精神分析及精神动力学等领域,则是着重于心智活动对事情本身的诠释:认为是在本人有意识的情况下,对事物的理解才产生了行为,或是至少是在所谓潜意识的情况下所做出的举动。不过无论心智活动的本身对行为之塑成的参与程度如何,习惯的形成以及表现常常对本人而言是无意识的。

举个例子,在商场买东西,您想过自己为何拿起某项产品吗?或是常在回家后才发现买了很多不需要的东西呢?根据《Habit》(习惯)一书作者马丁(Neale Martin)的说法,他认为“消费者的消费选择与行为是自觉且有意识的”这个行销学的基本假设错了五十年。

在研究中发现,有85%叛逃的顾客在满意度调查中表示,他们对原公司的产品或服务感到满意或非常满意,不过他最后的行为还是选择不购买该产品或服务。也就是说,人们实际的选择常常跟认为要选择的结果很不一样,有时甚至完全相反。对此,作者归纳指出,其实人的行为只有5%是经过思考的。从脑部科学、神经科学及认知心理学的领域发现,人类95%的行为是由无意识的脑部活动所掌控,一般人根本无法察觉自己原来是一个表里不一的人。

   
从脑部科学、神经科学及认知心理学的领域发现,
人类95%的行为是由无意识的脑部活动所掌控,
一般人根本无法察觉自己原来是一个表里不一的人。(Getty Images)

由此可见,习惯主宰着一切。人在生活当中,常常为了趋利同时避免痛苦,自然而然会形成一套行为模式。这么一来,当遇到同样的情境时,就会不假思索的用后天形成的这套机制去处理事情,而自己还以为是按照自己的思想在做事,其实已经被后天的“观念”和“习惯”操纵。那么,要想突破,最重要的就是“觉察”的思维过程,养成不断去省思自我旧习惯的新习惯,同时跳脱观念所囿,不断用新的好习惯去代替旧的坏习惯,才能成就真正属于自己主宰的人生。

好习惯能引向自我实现的人生

亚里斯多德曾言:“人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因此,卓越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习惯。”

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连任四届的小罗斯福总统,从小时候开始,罗斯福的母亲就为他安排了很严格的作息时间表:上午七点起床,八点早餐,再跟随老师学习两到三个小时后休息,十三点吃完午饭后再学习到十六点。医学上认为人的生理周期在上午十到十一点注意力和记忆力最好,而在下午十五至十六点创造力最旺盛。小罗斯福的学习恰恰被安排在精力最充沛的这段时间里,从小养成了依据时间规律生活的习惯,不断持续,最终成就卓越。

在中华五千年文化中,更是不乏习惯成就卓越的故事。东晋时,刘琨和祖逖立志报国。一天夜里,他们睡的正香的时候,一阵鸡鸣把祖逖惊醒。祖逖往窗外一看,天边挂着残月,东方还没有发白。祖逖叫醒身边的刘琨,对他说:“你听,雄鸡在催我们起床了。”天上还是满天星斗,万籁俱寂,但两个人高高兴兴地拔出长剑舞剑起来,只见剑起剑落,如两道闪电在夜色中闪烁。自此,他们每天一起坚持在晨曦中苦练,互相切磋技艺,研究兵法,后来都成为晋朝的名将,报效国家身先士卒,立下赫赫战功,深受百姓的爱戴。

而在同一时代的陶侃,从小就受母亲薰陶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有一次,陶侃差人送鱼给母亲。母亲十分生气,叫来人连同原物带回,并附上一封信写着:“你现在管渔业,就拿官府的鱼送我,如果以后你管理钱粮,岂不要把官府的钱往家里搬了吗?”陶侃看完信后深感懊悔,暗下决心不负母亲期望,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清官。

后来在陶侃被贬到广州之后,每天早上都把一百块砖从前院搬到后院,晚上又把一百块砖从后院搬到前院。邻居看在眼里,觉得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做?陶侃说:“我现在过着安逸的生活,不如此的话,以后要打仗恐怕就难以胜任了。”当他回到荆州后,尽管公务繁忙,可是仍坚持每天搬砖,以此磨练自己的意志。回顾陶侃一生,担任侍中、太尉、大将军,身居高位重权在握,但始终勤于职守、廉洁自律,保持自己的气节不变,极为后人所推崇。

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西方心理学的研究,指出了一个关键,人的行动塑造着习惯,久而久之习惯就成了这个人的一部分,形成了他的生命性格,反过来成为人的主宰、命运的关键。

改变僵化观念 突破坏习惯

马戏团里表演的大象,都是从小就开始训练的。小象很调皮,但是力量也小,用绳子把它拴在木桩上,经过多次挣扎都无法将木桩拖出来,时间一久也就放弃了。长大以后,大象粗壮有力的长鼻子,可以轻而易举地把一吨多重的物品抬起。但马戏团的训兽师只要用一根小木桩,就可以将它们安然绑住。大象以为永远无法挣脱束缚,却不了解自己的体力已有很大改变,也不再愿意尝试。这就是观念的束缚!人不也是如此?

彼得.圣吉(Peter M. Senge)在《第五项修练》书中谈到了自我超越与改善心智模式。“心智模式”简单的说就是习惯,无论是思考或行为的习惯,当我们遇到相同或类似的事情常常“不再”或“不用”思考,依循过去的经验而做出反应。尤其是成功的经验,经常会让人掉进“成功的陷阱”。那么此时“意识”的本身就变得相当关键,对自己的习惯保持观照,进而才能突破、改善,如同古人吾日三省吾身,养成觉察习惯的新习惯。

那么觉察到不好的观念或习惯之后呢?这么简单就能有所改变了吗?针对这个问题,威廉.詹姆士(William James)在一八八七年发表了一篇关于改变习惯的研究,曾给出数个重要建议:首先,要找到改变的动机,发掘那些对自己产生不良效应的习惯,并且要求自己改变。再来要避免试图在短时间内做太多变化,但要强迫自己立刻行动。美国知名的作家马克吐温也说:“习惯是很难打破的,谁也不能把它从窗户抛出去,只能一步一步地哄着它从楼梯上走下来。”而当新习惯逐渐形成之际,必须绝对避免破例,否则将会破坏整个努力的成果。当形成新习惯之后,就要以意志力持续坚持,直至彻底改变。

   
养成好习惯最困难的阶段,
就是知难行易和如何坚持下去。(AFP)

华盛顿大学的研究指出,制定新年计划的人,其中只有63%能坚持两个月。那么除了不断增强自己的意志之外,是否有一些辅助的方法呢?首先要树立一个清晰、详细的目标,筹划一个实际可行的策略。并且同一时间只专注于一个目标,也不要指望一蹴可几。

提升观照事物的生命层次

有“美国心理学之父”之称的心理学家及哲学家威廉.詹姆士曾说:“天才只不过是以非习惯性的方式去理解事物的能力罢了。”点出了跳脱惯性思维的重要。一九八零年代,比尔.盖兹突破了硬体为主的电脑时代,开创了以作业系统和软体为核心的微软王国;一九九零年代,Google的布林与佩吉则从一个小车库起家,以简单的一个搜寻处理的概念,创造了今天的搜寻引擎龙头。他们不受限于传统观念的创意模式可以说是商业界中的典范。那么对一般人来说,要如何在生活中不断突破呢?

台湾交通大学的游伯龙教授在二十几年前提出了“习惯领域”的学说,谈到人对事物的习惯在大脑的电生理研究中可以被视为是一种电网(circuit patterns),利用影像检查,发现每一个心念想法或行为都对应着一种脑部影像的电网模式,只有曾经存在、记忆过的电网才能被使用。反过来说,人们也只会去使用固有的电网来生活,而要想跳出被固有电网局限的人生,就要不断扩展习惯领域。

游伯龙也提供了几个工具方法:首先是光明的心态,发掘自己生命的独特性,同时带有信心去面对挑战,把生活中遇到的事情都认为是帮助我们成长的机会,对自己的工作和人生怀着使命感并勇于负责,此外也要去欣赏万事万物而心存感激。再来第二个工具箱,则是要改变思维和学习的模式,包括更虚心更积极的学习、模仿高尚的模范人物的境界,常常从别人或整体的角度来体谅理解事物,并适时的改变自己所处的环境,常常退一步思考就会有转机。概括而言,其实就是不断的扩充自我看事情的生命层次,提升自己。

一项技能或专业的形成,大致上可从无意识无能力、有意识无能力,进而达到有意识有能力,最后内化为无意识的有能力,从习惯发挥出强大的能量,成就卓越,因此常常有人说命好不如习惯好。

春天已悄悄上了枝头,在新的一年里,与其期待好命,不如改变一下思维,从建立好习惯开始着手。◇

本文转自【新纪元周刊】164期“封面故事”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