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期<<新纪元周刊>>封面故事

【大纪元3月27日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其名著《理想国》中,藉苏格拉底之口,主张将诗人逐出理想城邦,因为诗人着墨人性中软弱卑下的阴暗面,对人的心灵有一种腐蚀的力量。无独有偶,古代中国也有艺术误国论,几位身为艺术大家的中国皇帝,成为因酷爱艺术而导致国破身亡的典型。而人类近现代文艺活动,在这方面尤为突出。

但近年由美国神韵艺术团掀起的新古典艺术风潮,扭转了这种对艺术的误导。神韵艺术团以开创与找回人类的正传文化为根本,以中国古典舞和正统音乐为主要艺术形式,以五千年中华神传文化为创作的源泉,要求以全善全美的节目奉献给观众。

神韵开启了历史的新页,通过归正人类的审美意识,进而归正人类道德、归正整个人类社会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过程,是一个史诗般的壮丽篇章。在这个过程中,神韵极大地拓展了人类的审美空间和文化深度,丰富了人的文化内涵,表现了真正人应该有的生活状态和行为方式。

神韵亦解开了西方美学的千古之谜:美是灵魂在出神状态下对美的理性的回忆。全球众多观众看神韵时流泪不止,感觉到了另外一个世界,这些观众在一种特殊的状态下,感知到了高层空间。

短短几年内,神韵艺术团在全球五大洲几十个国家、上百个城市的顶级剧场演出,所到之处好评如潮,激荡起“一波才动万波随”的神韵热潮,正在向世界传递全新的价值观和审美原则。神韵艺术正在改变中国、改变美国、改变整个世界——这是当下正在发生的历史。

本期系列文章从二零零九年十二月以来神韵艺术团在美国部分城市演出的社会反响中,透视这一过程的几个小小侧面,和神韵热正带动的新一波中国热。

神韵标志神性重回艺术领域
  文 ◎ 李健

    

人类最初始的艺术,是对神的讴歌和艺术家纯净心灵的流露,然而近代受无神论影响,神性逐渐被逐出艺术领域,艺术成了对感性和欲望的放纵。今日,神佛的伟大形象又一次出现在神韵舞台上,深深震动渴望心灵归宿的现代人。

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出现在神的殿堂上:最古老的史诗是神的颂歌,最优秀的绘画和雕塑是神的造像,最巅峰时期的音乐表达的是对神的虔敬和歌颂。

生活于公元三世纪的古罗马哲学家普罗丁(Plotinus,二零五~二七零年)认为:真善美统一于神,神才是美的来源。他在《九卷书》中写道:“心灵一旦经过了净化,就变成一种理式或一种理性,就变成无形体的,纯然理智的,完全隶属于神,神才是美的来源,凡是和美同类的事物也都是从神那里来的。……心灵的善与美都是为了接近神,正因为善和一切组成真实界的东西都是从神那里来的。”

近代以来,随着宗教式微,无神论成为许多人的信仰,神性逐渐被逐出艺术领域,艺术成了对感性和欲望的放纵,而不再是对神的讴歌和艺术家纯净心灵的流露。

与这一潮流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神佛的伟大形象又一次出现在神韵舞台上。不论是整体的构思,还是舞蹈的编排;不论是独唱的歌词,还是天幕的设计,整台晚会都洋溢着神佛的慈悲,刻画了佛国世界的辉煌和庄严,表达了人对神佛的感恩和虔敬。渴望心灵归宿的现代人看神韵,无不感到深深的震动。

“如果这就是天国,请把我带进去”

多次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提名的电影制片人、美国费城名门之后纳撒尼尔.康(Nathaniel Kahn)表示:“神韵展现给我的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我愿意相信,这就是天国世界。作为一个现代的西方人,我不太了解中国文化,从来没有接触过舞台所展现的佛国世界、天国世界。一方面,我不敢相信这是真实存在的;另一方面,我强烈地感受到,这是真实存在的。”他说:“如果这就是天国,请把我带进去!(If heaven is the way we saw it tonight, count me in.)”

    
美国费城名门之后、获得过奥斯卡金像奖提名的电影制片人
纳撒尼尔.康(Nathaniel Kahn)。(摄影/刘咏亮)

家住美国加州橙县的商人阿卜杜.阿克巴(Abdul Akbar)对自己的母国阿富汗念念不忘。他说,阿富汗是(释迦牟尼)佛的诞生地,可是近代以来,这个国家被毁坏了,令人痛心。看到神韵的节目正面表现神佛,表现佛对人类社会的看顾,介入人类的命运(interventions of the divine),非常感动。
现职于大众传播界的技师曼纽埃尔.冈萨雷斯(Manuel Gonzalez)表示,神韵表现了“人的自我完善”(betterment of humankind)的主题,即“通过文化,达到和谐的状态;并且努力提高层次,回到生命产生的本源,就像晚会第一个节目(《先皇开盛世》)中表现的高层生命来拯救世界。”

美国玩具制造商阿方索.阿古拉(Alfonso Aguilar)曾经到过中国多次。他认为,神韵舞蹈所蕴含的精神和中国文化紧密相连:“演出中表现了天堂,罪恶和救赎……这些都是人类共有的东西。我们的生活中都存在问题和烦恼,同时我们都在寻求被救度。”

纽约民谣作曲家蒂娜.马里亚(Tina Malia)表示:“表演中对神灵非常的尊重,有很深的内涵,这些东西在现在的表演中已经很难找到了。”

    
美国电影演员鲁迪.雷耶斯。(摄影/李莎)

有着丰富人生阅历的美国电影演员鲁迪.雷耶斯(Rudy Reyes)在观看了一月二十日晚华府的神韵演出后表示,他在神韵晚会中找到了自己所期待的希望与救赎:“我需要希望与救赎,我自己需要那些,我在努力争取得到希望和救赎。不过似乎一切就在那里等我,这是一个美丽的信息。”

    
二零零八年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资深国会议员
邓尼斯.库西尼奇议员。(摄影/李莎)

二零零八年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资深国会议员邓尼斯.库辛尼奇(Dennis Kucinich)看完演出后发表了一番发自肺腑的感言:“让我们永远记住,晚会的背后是对我们境界的提升,在她的背后是那些将我们与超越世俗的世界连接的信息,因此当我们祝贺神韵时,让我们记住他们的表演背后的内涵,为他们喝采,向他们感恩,谢谢!”◇

================================================================

神韵解开西方美学千古之谜
  文 ◎ 李健

    

柏拉图的“美是回忆”说是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最重要、也是最深奥难解的命题之一。虽然许多西方观众都是第一次看中国古典歌舞表演,但观看神韵的节目有一种亲切、似曾相识、回到心灵家乡的感觉。

在欧洲思想史上,有一桩著名的公案。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名著《理想国》中,藉助苏格拉底之口,主张将诗人(主要指史诗的吟唱者和戏剧创作者)逐出他所设想的理想城邦,因为他们在作品中模仿的往往是人心灵软弱卑下的部分,包括愤怒发狂、悲伤哭泣、捶胸顿足、难以自持;而理智、平静的精神状态,因为几乎是永远不变的,所以不易模仿,模仿起来也不易看懂,所以诗人对人的心灵有一种腐蚀的力量。

在《理想国》第十卷,苏格拉底语气凝重地说:“亲爱的格劳孔,这场斗争是重大的。其重要性程度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像。它是决定一个人善恶的关键。因此,不能让荣誉、财富、权力,也不能让诗歌诱使我们漫不经心地对待正义和一切美德。”

我们且不评论这场争讼二千年之久的公案的是非,只说柏拉图立论的根据,的确有其不可移易之处。文艺界有一个普遍性的认识,即坏人坏事容易表现得生动有趣,而正面人物不易写得精彩。被尊为西方文学经典核心的莎士比亚,名剧中连篇累牍渲染人性之恶,比如奥赛罗的妒嫉、麦克白夫人的权欲、李尔王的昏聩、雅典的泰门的门客之贪婪、狡诈与薄情,不惜笔墨,淋漓尽致。这样的作品势必对受众心灵产生负面的影响。

二十世纪以来,所谓的“现代派文学”又走入另一个极端,作者否定艺术作品褒善抑恶的教化功能,拒绝对人物和事件做出道德判断,作品中的一切都消融在灰色的无差别之中。

光明将永远战胜邪恶

反观神韵艺术,善和正义在舞台上得到了辉煌的展现。孝亲爱国的岳飞和木兰、英勇无畏的武松和沉香、忍辱济世的高僧、慈悲智慧的济公,一个个性格鲜明、可歌可泣,振奋人心、启迪善念,都是非常成功的艺术形象。表现现代修炼人的舞蹈,受到迫害的修炼人得到神佛护佑或接引,给观众无限的光明与希望。柏拉图的疑问,至此得到了更高层次的解决:艺术不仅不会使人“漫不经心地对待正义和一切美德”,恰恰相反,她会使人异常真切地体会到美德的价值,从而使心灵得到净化和提升。

美国圣地亚哥一家大型宾馆总经理科纳认为,神韵演出传达了一个清楚的信息:那些做正确事情的人会有美好的生活。他说:“这个演出传达了一个关于信仰的强烈的信息:神引导着正义的人过好的生活。如果他们在现世生活中做得很好,在彼岸世界也有他们的位置。”对这种“善有善报”的理念,他很有共鸣:“这几乎是出自直觉和本能,所有的人都能理解和欣赏。”

美国圣地亚哥商会企业公关经理杜斐.奥尼尔认为,演出的舞蹈传达了强烈的信息,关于善良、关于尽可能的过一种充实的生活、关于给予和收获的精神信息,晚会的内容十分丰富,非常有意义。

奥尼尔说,善良战胜邪恶,这是永恒的主题,而“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我们是从中国人那里学来的。我是说很久以前,善良战胜邪恶是一个不断重现的主题。精神信仰将把人们带到美好的地方,而贪婪则不会。”

美国加州橙县布纳市(Buena Park)市长亚瑟.布朗(Arthur Brown)觉得,神韵晚会传达的精神信仰方面的讯息,在当今时代非常重要。“今天人们对信仰变得淡漠,所以我非常欣赏演出中精神信仰方面的内容——对神佛的信仰会使生活变得更加美好,神会照顾你的一生,带你走上正确的道路。”布朗先生说:“不管谁看完神韵晚会,都会变成一个更高尚的人。所以,你绝对不要错过神韵!”

    
美国加州橙县布纳市市长亚瑟.布朗携夫人欣赏演出后,惊呼神韵
是“异彩纷呈、完美无缺的艺术珍品”。(摄影/季媛)

曾担任格莱美奖古典音乐部主管的奥米茄.梅迪纳(Omega Medina)女士说:“我期待这是一个很好的演出,但没想到是如此壮丽。当我走出剧院时我感到自己好像变成了一个更好的人,因为她不仅对我的理智而且对我的心灵在说话。我只是觉得这完全是一个陶冶人类精神的体验。”

世界心灵乐队(Universal Musicians of Soul)打击乐手艾尔伯.坎佩尔(Albert Campbell)在纽约看完演出后表示:“整个演出给观众展示的是,我们如何走出黑暗投向光明的未来。我觉得整个演出非常的深奥,非常的神奇。”他还强调,神韵演出的道德理念令人鼓舞:“看了这个表演,我觉得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我们也可以把世界变得美丽。神韵告诉了我如何面对各种挑战、各种困难;神韵告诉了我,光明将永远战胜邪恶。”

    
世界心灵乐队打击乐手艾尔伯.坎佩尔。(新纪元资料室)

柏拉图“美是回忆”说

柏拉图的“美是回忆”说是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最重要、也是最深奥难解的命题之一。

“……有这种出神状态(旧译‘迷狂’)的人见到尘世的美,就回忆起上界里真正的美,因而恢复羽翼,而且新生羽翼,急于高飞远举,可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像一个鸟儿一样,昂首向高处凝望,把下界一切置之度外。……每个人的灵魂,我前已说过,天然地曾经观照过永恒真实界……但是从尘世事物来引起对于上界事物的回忆,这并非凡是灵魂都可容易做到的,凡是对于上界事物只暂时约略窥见的那些灵魂不易做到这一点,凡是下地之后不幸习染尘世罪恶而忘掉上界伟大景象的那些灵魂也不易做到这一点。剩下的只有少数人还能保持回忆的本领。这些少数人每逢见到上界事物在下界的摹本,就惊喜不能自制,他们也不知其所以然,因为没有足够的审辨力。”(《斐德若篇》)

对这一段话试加解析,我们可以归纳出六个要点:

第一,每个人都有灵魂。

第二,人的灵魂曾经观照过永恒的真实界。

第三,从尘世的美可以引起灵魂对上界事物的回忆。

第四,这种回忆是有条件的,即“对于上界事物只暂时约略窥见”的灵魂不易做到,被尘世污染的灵魂也不易做到。

第五,少数有回忆能力的灵魂,见到上界事物在下界的摹本,就异常惊喜,以至于“把下界一切置之度外”。

第六,他们往往不知道这种强烈的心理体验的根源。

虽然很多西方观众都是第一次看中国古典歌舞表演,但他们都表示,看神韵的节目有一种亲切的、似曾相识(Déjà vu)的感觉。

神韵唤醒生命本源的回忆

旅居美国的德国作曲家路易斯.赖纳(Luis Rainer)说:“整场的音乐特点非常鲜明,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让人感觉非常亲切。而舞蹈更是整台演出的一绝,上半场的《苗乡秀》那支舞蹈,简直太精彩了,让我感觉好像回到了自己的故乡,那么的亲切、那么的熟悉,节奏、音乐、服饰、色彩,和之前的舞蹈《水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你无法忘怀!我早就期望着能看到像这种感觉的艺术表演,企盼了很久,似曾相识,今天才终于有了了却夙愿的感觉。”

坐在一旁赖纳的妻子说:“我一直感觉我的前世一定是中国人,我喜欢有关中国的一切!而今晚的演出,更让我确定这一点,因为好像一切都似曾相识!”

已故美国国会众议院前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汤姆.兰托斯(Tom Lantos)议员的夫人安妮特.兰托斯(Annette Lantos)第五次观看神韵。她说:“每次看都有新意,演员们不仅仅是在跳舞,而是在传递一个很重要的信息,展现真实的传统中国,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对中国的印象是马可波罗时代的中国,优雅、美丽,具有纯朴的魅力,神韵把我们带到中国以前的鼎盛时期。”

    
已故美国国会众议院前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
汤姆.兰托斯议员的夫人。(摄影/李莎)

美国好莱坞独立电影电视制作公司总裁史蒂夫.鲁宾(Steve Rubin)被神韵演员的独特气质深深触动。在他看来,演员们不像是肉体凡胎的凡夫俗子,“演员们好像从舞台上凌空而起(leap off the stage),他(她)们有一种特别的气质,使他(她)们看起来就像神一样(a very special quality that almost made them god-like)。”他说:“演员们全神贯注于他们所塑造的舞台形象。在观赏演出的时候,你完全相信他们来自于另外一个世界(from another planet of existence)。”

    
美国好莱坞电影制片人史蒂夫.鲁宾(Steve Rubin)说,神韵晚会把他带到一个美好而神奇的世界,
具有独特气质的神韵演员们就像神和天使一样,在舞台上给人飘飘欲仙的感受。(摄影/季媛)

美国洛杉矶华裔视频游戏艺术家泽.琼斯(Sze Jones)表示:“当我观看舞蹈演员的时候,感觉就像窥见了天堂。”包括来自墨西哥的商人柯利亚兄弟两家人一致表示,演出美妙动人,给人以超凡脱俗的感觉,“让人感觉离天堂只有一步之遥”。

这几位观众的感想有三个特点。第一,他们全都感到神韵不可思议的美;第二,这种美给他们一种熟悉的感觉,好像曾经在哪里见过或体验过——或者在梦境、或者在前生、或者在自己此前的人生经验中(读过的书,通过别的方式学到的知识等);第三,他们不能明确说出这种亲切感、似曾相识感的来源。

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看神韵的感受,和柏拉图描述的“灵魂在出神状态下对美的理式的回忆”,有一种奇妙的吻合。更多的观众看神韵时流泪不止,感觉到了另外一个世界,这一切都说明:这些观众在一种特殊的状态下,感知到了高层空间。

按照普罗丁的说法,神是美的来源,而美是神性的光辉。美是人类对高于人类的空间的感性认知。在这个意义上,美即是真(柏拉图所谓“永恒的真实界”)、美也即是善。神韵艺术纯真、纯善、纯美,是一种神性的艺术,是“神之韵”。◇

    
美国神韵艺术团演员蔡翘楚在第二届
《全世界中国舞舞蹈大赛》中的表演。(摄影/戴兵)

===============================================================

神韵呈现纯粹美感
  文 ◎ 李健

    

美是人类对高于人类空间的感性认知。神韵对美的呈现是一种“纯粹的美丽”,有别于现代艺术利用痛苦与紧张使人的感情得到宣泄的手法。观看神韵,观众自始至终情绪都是祥和而振奋的,都有一种被净化的感觉与平和的愉悦。

二月十四日,美国神韵纽约艺术团在美国洛杉矶音乐中心的最后一场演出又一次爆满。看完演出之后,执教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音乐系、任合唱指挥和合唱研究专业主任的唐纳德.纽恩(Donald Neuen)教授,发表了一席非常独特的谈话。

神韵展现的是纯粹的美丽

他说:“来之前我们知道神韵会很棒,但是没想到会这么棒!”他们非常喜爱这场演出,称神韵艺术团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美丽,都体现良好的艺术趣味和高超的专业水准,一切都“纯粹地美丽,除了美丽还是美丽(simply beautiful, only beautiful),如此清新、祥和、充满能量而又如此之美。她滋润了我们的灵魂。

接下来,他说了一句话,十分耐人寻味:“在美国,我觉得很少有什么是纯粹的美丽的(In America, I think we don’t have many things that are simply beautiful and only beautiful)。”纽恩教授是音乐家,艺术欣赏经验想必无比丰富,他为什么一再强调神韵是纯粹的美呢?

还是让我们回到西方文化的源头古希腊,看一看西方文艺理论的奠基性著作亚里士多德的《诗学》。这本书涉及两种文学体裁——史诗与戏剧,其中对悲剧的定义非常著名:

“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它的媒介是语言,这些语言经过各种修辞手法的装饰,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模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些情感得到宣泄(Katharsis)。”

古希腊悲剧中的主人翁往往是一些具有英雄气质的人物,但无法抗拒的命运使他们厄运连连,结局悲惨。观众在观看这些戏剧上演时,主人翁凄惨的命运一方面使他们生出怜悯和同情,另一方面又使他们意识到,同样的命运也可以发生在他们身上,因而在不可知的命运面前,不由自主地感到恐惧和颤栗。亚里士多德认为,正是这样一个心理过程,造成了悲剧独特的美感。

这种方式造成的所谓美感,严格地说,是痛感和紧张感消失之后的轻松感,是一种有待的、受制于相生相克规律的心理体验。古希腊以降,这种美感类型渗透到多种艺术门类之中,其范围不限于戏剧。

我们可以回忆一下看过的灾难片、战争片、悬疑片、或者恐怖片。激烈的剧情发展使观者的筋肉紧张、血液循环加快、神经紧绷、甚至难于呼吸。故事从高潮发展到结局,造成心理紧张的因素不复存在,观剧者舒一口气,筋肉放松下来,产生一种舒适的轻松感和畅快感。

上述过程,虽不能解释悲剧类艺术作品所有的美感来源,但至少是其中一个主要的美感来源。从艺术社会学的角度来说,这样的艺术是一种使人适应严酷生活环境的情感训练操,其作用类似于体育锻练——经过高强度的体育锻练,人才能更好地适应强度较低的体力劳动而不以为苦。在现代艺术中,通过制造痛感而制造“愉快感”的作品越来越多,电影中的灾难片和音乐中的摇滚乐就是典型的例子。

与此相比,神韵呈现的是一种截然不同的美感类型,纽恩教授敏锐地把握到了这种独特的美感。虽然没有更多的阐发,但从他几次重复使用“纯粹地美丽、除了美丽还是美丽”这个说法,可以确定,他对此感触是极深的。

就这种体会而言,纽恩教授并不是个案。观众们看演出后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一切都是那么美丽”(Everything was so beautiful),他们实际上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

观赏神韵 祥和喜悦

与此相关,看一般的演出,观众的情绪总是会有升沉起落,而观看神韵,观众自始至终情绪都是祥和而振奋的,自始至终都有一种被净化的感觉与平和的愉悦。有两个美国休斯顿的例子很能说明问题。

在美国休斯顿看演出的音乐家约翰表示,神韵晚会非常精彩,舞蹈很美,不仅是演员技艺高超,有艺术涵养,而且舞蹈的编排也是美妙绝伦,非常欢喜、欢快,给人一种很轻松愉快、蓬勃向上的感受。每个舞蹈都很短小精炼,不断地给人一种美好艺术的冲击力和感染力。与很多艺术团体合作过的约翰表示:“整台晚会的制作精美无比,每个部分都很美丽、精致,但又被有机的、紧密的、流畅的衔接在一起,整体非常完美。舞蹈、歌曲、音乐都非常美,直接让人的心灵受到感动。”

同样在美国休斯顿看演出的大型公司经理特维斯.斯德普林激动地表示,晚会太精采了,令他们惊叹不已,这份记忆和感动将是他们永久的珍藏:“晚会真的很精采,中国舞美妙神奇,竟然能够把这么多姿态、手势、舞步、表情都表现出来,而且表现出丰富的故事和精神内涵来。这很不可思议。每个节目都很精采。我们总以为,正在看的那个节目是最好的,不会有更好的了,谁知看到下一个节目时,仍然很精采,不断的吸引着我们的全部注意力。”◇

    
曾担任世界著名影视公司派拉蒙影视公司和米高梅影视公司总裁的
弗兰克.曼库索(Frank Mancuso),偕同夫人欣赏了洛杉矶音乐中心上演的神韵晚会。
曼库索用三个“出类拔萃”来赞叹神韵晚会。(摄影/李健)

================================================================

神韵创造美学新标准
  文 ◎ 李健

    
米高梅电影公司总部。

在现代艺术中通过制造痛感而制造“愉快感”的作品越来越多,电影中的灾难片和音乐中的摇滚乐就是典型的例子,神韵艺术则拓展西方审美领域,纯善、纯美。

五千年博大精深的神传中国文化,奠定了真正属于人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塑造了中国人丰富细腻的内心世界。就审美意识而言,中文里有大量指称不同审美经验的美学范畴。

人们常说李白飘逸豪放、杜甫沉郁顿挫、王维淡泊平淡、苏轼旷达、李清照婉约等,就是用精炼的词语,描述概括他们诗歌最突出的风格和体性。唐司空图(一说明人伪造)的《二十四诗品》,拈出二十四种美学风格,如雄浑、冲淡、纤秾、沉着、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等,用四言诗拟象形容。传统中国的艺术美学,是极为丰富、同时又极为高妙的系统。

相比而言,西方语言中这类专词就很缺乏。经过很多世纪的时间,学者和艺术家们才慢慢摸索发明了一些专门的美学范畴,比如康德(一七二四~一八零四年)的优美和崇高(beautiful and sublime)、席勒(一七五九~一八零五)的素朴和感伤(na?ve and sentimental)等为数不多的几对。为了形容特殊的美感经验,艺术批评家们往往要借用一些普通词汇,并赋予其新意。英国文艺复兴时代文学家本.琼生(Ben Jonson)评价剧作家克里斯托弗.马娄(Christopher Marlowe)时,创造了“马娄雄健的诗句”(Marlowe's mighty line)这一说法,被后世尊为定评。而“mighty”一词本意为“强有力”,并非专门的美学术语。

神韵拓展西方审美空间和文化

神韵晚会以中国五千年文明为依托,以中国古典舞为主要艺术形式,表现手法丰富细腻、优美传神。初次欣赏神韵艺术的西方观众无不震惊,很多人表示,无法用语言表达欣赏神韵的感受。他们搜索枯肠,竭力寻找可以准确表达自己感受的词语,于是大量新鲜的语汇被用来形容神韵的风格。

家喻户晓的动画片《蓝精灵》(台译蓝色小精灵)、《神探加杰特》(台译神探伽俐略)的制片人彼得.阿里斯(Peter Aries)说:“I think this show is very non-invasive, it's very mellow, and it's very happy.”这句话直译是这样的:“这台演出非常不具有侵略性,非常柔和,非常欢快。”

    
美国资深动画片制片人彼得.阿里斯选择在二月十四日情人节这一天
和太太看神韵,庆祝银婚。(新纪元)

读者乍看之下一定觉得他措辞不当:“怎么能说演出‘不具有侵略性’呢?这不是在贬低演出吗?”但从上下文揣摩文意,可以理解他的意思:演出含蓄而典雅,给人如沐春风的美感。可惜英文里没有这么贴切的说法,拍动画片创意无穷的阿里斯只好借用non-invasive这个词表达自己的感受。

他用的另外一个词mellow本意为熟透的、柔和的,这里用来描述神韵(尤其是女子舞蹈)高度圆熟、柔和、纯净的阴柔之美,约略相当于汉语的“秀美”、“柔美”、“婉约”。这种美的类型在阳刚有余、阴柔不足的西方是比较缺乏的。

神韵给观众带来了如梦如幻的高度美感,很多人都感到看演出时仿佛置身另一个世界。他们用“out-of-the-world”(超世出尘)表达这一感受。还有不少观众感叹,神韵节目中“人与人之间的对立感没有了”。

    
观众被神韵演出吸引。(新纪元)

美国圣地亚哥商会主管杜斐.奥尼尔(Duffy O'Neil)的女儿苔丝看完演出之后,沉浸在梦幻般的高度喜悦之中。她用ethereal、magical(神奇)、unreal(超现实)等词汇形容神韵的美感。Ethereal来自希腊语“以太”(Ether)一词。以太是古希腊哲学家设想的一种充满空间的稀薄物质,其形容词形式用来描摹一种飘渺精微的性质。苔丝小姐想表达的意思,最恰当的汉语词汇是“空灵”或者“飘逸”。

这从一个侧面,显示出神韵拓展西方人审美空间和文化深度的过程。◇

================================================================

神韵全球演出 再掀中国文化热
  文 ◎ 李健

七百年前,马可.波罗开启西方诸国对中国的追慕向往。直到十九世纪,西方武力叩关,中共占领神州,破坏中华文化,传统文化终于式微。随着神韵在全球巡回演出,一股中华文化的热潮再度风靡全球。

十九世纪中叶以来,在西方诸国武力叩关面前,清政府节节败退,中国国势日微。五四时代,学者甚至喊出“中国事事不如人”的偏激口号。此后近百年,西化之风在中国思想界和政治实务界都占据主流地位。

然而,世界格局并非从来如此。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国力强盛,文教昌明,不仅是东亚文明的中心,辐射所及,也成为欧西诸国追慕向往的对象。在欧洲人眼中,中国是物产丰饶的东方大国,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神秘诱人的香格里拉。

马可波罗开启东方热

十三世纪末成书的《马可波罗游记》,是欧洲开始深入了解中国的开始。马可.波罗(Marco Polo, 约一二五四~一三二四年)对东方世界的夸、大甚至神话般的描述,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世界的好奇心,直接或间接地开辟了中西方联系和接触的新时代,从此欧洲掀起了一股东方热,激发了欧洲人此后几个世纪的东方情结。许多人开始涌向东方,学习东方,以致欧洲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革。

十六世纪后,大批欧洲传教士前往中国,他们带回的各种报告直接引起了欧洲对中国的巨大兴趣。利玛窦(Matteo Ricci,一五五二~一六一零年)等人把儒家经典译成西文,并且把中国的哲学、宗教、科学、技术、艺术等介绍到欧洲,在启蒙时代的欧洲产生巨大影响。受《易经》启发,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一六四六~一七一六年)发明二进制算术。多位法国启蒙思想家表达对孔子的尊崇,伏尔泰服膺孔子学说,甚至高悬孔子像,晨夕礼拜。

一七零零年一月七日,为庆祝新世纪的到来,“太阳王”路易十四在法国凡尔赛宫金碧辉煌的大厅里举行了一场盛大的舞会。当巴黎上流社会的客人到场后,随着一阵音乐响起,只见国王竟身着中国式服装,坐在一顶中国式八抬大轿里出场,全场顿时发出一片惊叹声。

这场由奥尔良公爵策划的“中国式”舞会,其实只是当时整个欧洲一种特殊风尚的一个片段。这种特殊的风尚,就是十八世纪流行欧洲一百年的“中国风尚”(Chinoiserie)。在此期间,人们普遍爱好来自中国的物品,热衷于模仿中国的艺术风格和生活习俗,这种时尚渗透到了欧洲人生活的各个层面,如日用物品、家居装饰、园林建筑等。在建筑和工艺方面,有浓厚东方风味的、精致华丽的洛可可风格代替了源于古罗马的雄浑壮伟的巴洛克风格。

一八二七年,德国伟大诗人歌德在和爱克曼谈话时,表达了对中国文化的尊崇。“中国人在思想、行为和感情方面几乎和我们一样,使我们很快就感到他们是我们的同类人,只是在他们那里一切都比我们这里更明朗,更纯洁,也更合乎道德。……正是这种在一切方面保持严格的节制,使得中国维持到千年之久,而且还会长存下去。”(《歌德谈话录》)

    
神韵艺术团演员刘心怡在第三届《全世界中国舞舞蹈大赛》中的表演。(摄影/爱德华)

进入二十世纪,欧洲对中国文化艺术的研究、了解和学习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一九一零年至一九一二年伦敦大英博物馆举办了为期三年的“中国日本绘画展”,首次将中国的艺术珍品同日本绘画公开在欧洲观众面前。同时博物馆的东方艺术专家宾庸(L. Binyon)也举办系列讲座,并在报纸杂志发表文章报导画展,评介中国艺术和美学,因而当时的欧洲文化中心之一伦敦掀起了一股中国文化热。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欧洲弥漫着“西方衰落”、西方文明破产的悲观失望情绪,中国的道家、儒家学说空前流行。德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Karl T. Jaspers,一八八三~一九六九年)将老子、孔子列入他的世界轴心时代思想家行列。存在主义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一八八九~一九七六年)和中国学者萧师毅合作翻译《老子》,惜未完成。

中共夺取政权 神传文化遭灭顶

一九四九年中共夺取政权,中华传统文化遭受灭顶之灾。东西方进入冷战时代,中国和西方直接的沟通交往几乎断绝。

七十年代初期,在隔绝二十几年之后,美中两国重新开始接触。以功夫片蜚声天下的武术家李小龙(一九四零~一九七三年)满怀憧憬地展望东西方文化全面交流的时代。一九七三年,李小龙不幸英年早逝。即使他多活三十年,也只会遗憾地看到,被中共蹂躏过的古老中国,已没有多少传统文化可言。

二零零四年,中共在海外办的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挂牌,标志中共以进攻的态势利用改头换面后的传统文化进行全球统战。截至二零零九年十月,中共在全球八十七个国家开办二百八十二所孔子学院。史学大师、“人文诺贝尔奖”克鲁格奖得主余英时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共是政治目的,不是文化目的。在加拿大便曾发现一所孔子学院,是中共搜集情报资讯的地方。”“孔子讲仁者爱人,但共产党是以仇恨为主的,跟爱是无缘的,是最没有信义的一个团体。共产党想利用孔子,恐怕还得先考虑一下,自己是不是能够实行孔子所披露的最底限度的道德标准。”

二零零四年十一月,《大纪元时报》发表长篇社论《九评共产党》,全面揭露中共的本质和历史,指出其反中华民族的本质,开始了把中共从中华民族剥离的历史过程。

二零零七年,神韵艺术团开始在全球巡回演出。

二零零八年底至二零零九年上半年,神韵艺术团在全球一百多个城市巡回演出,覆盖八十多万现场观众。

二零零九年十二月十九日在美国乔治亚州奥古斯塔市拉开二零一零全球巡回演出的序幕。神韵艺术团规模更胜从前,以三个艺术团、三个现场伴奏乐队、全新的节目,将在全球更多城市巡回演出。

二零零九年十二月三十日,神韵纽约艺术团在加州圣地亚哥的演出进行到第六场。美国圣地亚哥商会高级主管杜斐.奥尼尔说:“我认同神韵对我们的教导,我觉得这个信息应该传遍全世界。”

二零一零年二月六日,神韵纽约艺术团在美国洛杉矶音乐中心多萝西.钱德勒剧院观众爆满。越南文电台主播兼歌手黄先生说:“我意识到神韵将会启迪和改变这个世界,不仅改变中国、改变美国,也将改变整个世界!

    
二零一零年二月五日至十四日,神韵纽约艺术团在洛杉矶音乐中心多萝西.钱德勒剧院
(Dorothy Chandler Pavilion)连续上演十场晚会,轰动世界影艺之都洛杉矶。(摄影/季媛)

神韵改变中国、改变美国、改变整个世界——这就是当下正在发生的历史。

    
二零一零年二月十四日,神韵纽约艺术团在洛杉矶音乐中心多萝西.钱德勒剧院
(Dorothy Chandler Pavilion)上演第十场晚会,观众爆满,气氛热烈。(摄影/季媛)

本文转自【新纪元周刊】165期“封面故事”栏目(2010/03/25出刊)

美东时间: 2010-03-27

 
• 下一篇:神韵嘉义首日演出观众赞赏 “神的力量无限”(图) 2010.3.27
• 上一篇:西雅图观众赞神韵晚会引人入胜(图) 2010.3.26
 
留言】【网络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