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朋友讲述了一件发人深省的往事:“2001 年,我和家人去一家自助餐厅吃饭。正吃着饭,有三个老外在我们桌前坐下,把公文包放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帮他们看包,他们三个则一同离开去取自助餐。我当时觉得这三个老外真傻,怎么能让素不相识的人给看包呢?又猜疑他们是否要以少了什么东西陷害我,心里忐忑不安。直到三个老外把包取回后我才放心。”朋友最后感叹道:“多少年过去了,直到今天才知道老外的表现才是正常人类社会的状态。”

中国人到了西方,最大的感受之一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和信任。走在路上,不认识的人也会跟你微笑、打招呼;坐在一起,陌生人之间也可以敞开心扉讲心里话。

其实,中国人自古淳朴好客,古人追求的是“四海之内皆兄弟”的礼仪之邦。今天为何在文明礼仪的故乡,反而不见了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而是“防人之心不可无”,充满了戒心呢?这种戒心还不仅仅限于陌生人。上下级、邻里、同事、甚至于亲朋好友之间,也常常存在防范心理。

中国老一辈的人依稀还记得,就在很多年前,中国的人际关系也曾经单纯友好过。很多老人认为那一切都在文革中变成了历史。在文革的整人闹剧中,人们被自己曾最信任、最亲近的人伤害过——夫妻揭发、父子相残,邻里告密、师生相斗。阶级斗争观念也彻底摧毁了中国人的道德标准和传统信仰,在不相信道德、不相信善恶有报的社会里,似乎只有用最大的恶意去提防别人,才可能换来一点点安全感。

现在的年轻人虽然没有经过那些运动,但都无一幸免地在这种党文化的影响中。父母会用自己的政治运动教训,谆谆教导年轻一代随时警惕小心。中共所灌输的互相揭发、打小报告的告密文化,现在变得更加精致周密。孩子们从上幼儿园开始,就被鼓励从告密行为中获得好处。

而传统文化被党文化彻底破坏后,现在的中国社会道德的堕落触目惊心。人们不再信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们可以为了私利不择手段地伤害别人,各种坑、蒙、拐、骗花样翻新,使得人们更没有安全感,更不用说信任陌生人。

然而戒心思维使中国人活得极其沉重,人人为近敌,长此以往,生活质量大大下降,精神病症和其他心理疾病的比例日益增高。

要想卸掉心中戒备别人的盾牌,当然也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人们必须改变思维模式,整个社会必须改善道德现状。而这些只有解体崇拜斗争、颠覆传统的党文化,真正回归重德向善、以和为贵的传统文化,才能实现。



民国课本中的一课《不拾遗》;一个叫王华的童子在池畔守着一块金子,等着那个失主回来寻找。
有学者评价:民国年间,兵荒马乱,人心却安然,很多乡镇依然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因为那时上有信念,下有常识,乡间路口都站着有尊严的老师和课本。
民国课本是民间编著的,无关君王军阀权贵,透着民众皮肤上的冷暖,没有空洞的主义和宣言,
没有灌输,不居高临下。仁、义、礼、智、信,永恒之义,在生动的故事之中深入学生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