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一言

【文章来源——明慧网二零一八年二月九日讯】孟子于公元前三百多年时就告诫人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但现代人往往任由惰性主导,贪图享乐而逃避苦难,结果错失人生。

据《孟子•告子下》记载,上古五帝之一的舜是从农耕的田野中被发现的,殷商时期著名贤臣傅说是从泥水匠中被选拔出来的,周文王推荐给纣王的重臣胶鬲是从鱼盐贩子中被选拔出来的,鲍叔牙推荐给成为齐桓公重臣的管夷吾是从狱官手里释放出来加以任用、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宰相的,春秋时期楚国名相孙叔敖是从隐居的海边被提拔上来的,秦穆公手下的贤臣百里奚是从奴隶集市场被赎出后加以重用的。

孟子说,上天将要降临重大责任在这个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而体肤消瘦,使他缺乏钱财、受贫困之苦,使他所行不顺、做事错乱,用这些来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韧,增长他过去所没有的才能。

孟子认为,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会改正;心意困惑,思虑堵塞,然后才能奋发;(心绪)显露在脸色上,表达在声音中,才能被人了解。忧虑患害使人发展,安逸享乐使人灭亡。

现代中国,由于物质条件提高了,很多人几乎从出生就没吃过什么苦,大多数独生子女更是在蜜罐中长大的,逐渐的养成了自私、霸道、强势的性格,更不懂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在很多人的观念当中,追求享乐是理所当然的,错把“不劳而获”、“一夜成名”、“穷奢极欲”等当成价值取向。很多人年纪轻轻就不愿努力付出,而且还爱抱怨,生活中遇到点苦难或者工作上稍微多做点事就开始愤愤不平,觉得自己吃了很大的亏。

其实吃苦并非什么坏事。从现实上说,苦难可以磨炼一个人的意志,使之内心变得坚强、能够成事。

事实上真正对人有益的事情,多半都是不太让人舒服的。例如,晨练等运动虽然辛苦,但却可以让身体健康;上司对下属严厉让人心有不快,但却可以培养人做事严谨高效的习惯;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再往深层去探讨,人是有业力的。有业力就有苦难,人在吃苦时就可以消业。如果一个人活在世上只是享福而从不吃苦,结局多半会很糟糕的。说句笑话,“有难早消,有病早治,有苦早吃”,是好事不是坏事。

-------------------------------------------------------------

《孟子•告子下》原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