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历史上一桩桩色彩纷呈的历史故事都在演绎着“忍”的深刻内涵。
图为张大千的一幅名山水画。(大纪元图片库)

(大纪元记者周慧心综合报导)中华民族是一个极具坚忍力的民族,隐忍谦让是自古以来就有的传统美德。儒家的内圣、道家的守柔、佛家的慈悲都具有“忍”的内涵。元代许名奎、吴亮有一部《忍经》,其中说:“帝王以忍得天下,将相以忍得长久,商贾以忍得富贵,常人以忍得知己。 ”

忍是宽容

《尚书》中周成王告诫君陈说:“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孔子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君子无所争”;老子的“天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以及佛教的“六度万行,忍为第一”等等讲的都是“忍”之道。忍是我们每个人必学的功课,能净化人心、化解冲突。生活中的大度宽容,是一种“忍”的表现。能忍,方能化世益人,能成就大事,能调伏刚强,能化解仇怨。

   
蔺相如为社稷着想,屡屡让步不争,感动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网络图片)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记述了“负荆请罪”的故事。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相如每到上朝时,常常推说有病,不愿和廉颇去争位次的先后。没过多久,相如外出,在邯郸城回车巷远远看到廉颇,相如就掉转车子回避。

于是蔺相如的门客就一起来直言进谏地说:“我们所以离开亲人来侍奉您,就是仰慕您高尚的节义呀。如今您与廉颇官位相同,廉老先生口出恶言,而您却害怕躲避他,您怕得也太过分了,平庸的人尚且感到羞耻,何况是身为将相的人呢!我们这些人没出息,请让我们告辞吧!”蔺相如坚决地挽留他们,说:“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厉害?”回答说:“廉将军比不了秦王。”相如说:“以秦王的威势,而我却敢在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蔺相如虽然无能,难道会怕廉将军吗?但是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攻打赵国邯郸城,就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在呀,如今两虎相斗,势必不能共存。我所以这样忍让,就是为了要把国家的急难摆在前面,而把个人的私怨放在后面。”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府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俩人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大忍之心

忍不只是退让,当遇到屈辱时,还需要勇于承受而不动心,汉字的忍就充分表达了这种精神。忍字上面是刃,刃在甲骨文中是一把刀,刀口的旁边还加了一点,表示锋利的刀口。忍字下面是心,意思就是用一把锋利的刀刺在心脏上面,那当然是非常痛的,一般人早就难以忍受在地上打滚了。但忍字下面的心却是四平八稳,一动不动的样子,完全看不出上面还插有一把刀,这种不动心的表现就是忍的最佳写照。

在很久以前,九华山上住着一位大兴和尚,他一心向佛,平时深居简出。有一天,当大兴和尚正在庙里打坐念经时,突然来了一群人,不分青红皂白,就对他一阵毒打与辱骂。原来山下的村庄中,有一位员外的千金小姐未婚生子,令员外非常气愤,于是就逼问女儿这个孩子的父亲究竟是谁?小姐被逼无奈,说是大兴和尚。于是员外带人找大兴和尚算账,并且在离去的时候,把小男婴丢给了大兴和尚。

很快这件事就传开了,原先一向受人敬重的大兴和尚,一下子成了受人辱骂的花和尚。为了抚养小男婴,大兴和尚每天还是忍受嘲笑与羞辱照常到村里化缘。就这样日复一日,大兴和尚忍受着屈辱,将小男婴慢慢地抚养长大。

几年后,一天大兴和尚带着小男孩一起打坐念经。突然间,庙里又来了一群人,原来是当年的员外。员外带着这群人急忙跪倒在地,大声哭着说:“大师,是我们错怪您了,请您原谅我们吧!”原来员外的女儿和一位书生私定终身,又有了孩子,情急之下便把生下的孩子诬赖给大兴和尚。如今书生功成名就后前来娶亲,女儿才将真相告诉了员外。

大兴和尚面对大家笑着说:“我从来没生过你们的气,又说什么原谅呢?你们就把孩子带回去吧!”没有气恨、委屈之忍,让人们对大兴和尚更加敬重。后来大兴和尚圆满坐化而去。

忍不是懦弱

   
韩信能忍胯下之辱,成全汉家四百年江山。(大纪元图片)

忍不是懦弱,是内心坚毅而决绝的表现,是一种修养和境界。

少年韩信身强体壮,武功高强,身跨宝剑,走在街上,遇一无礼壮汉问他:“你挎个宝剑干什么?难道你敢杀人吗?有胆的话你就来杀我。”韩信心想,杀了他倒容易,但是杀人是要偿命的,何况也犯不着和一个地痞无赖斗。这时壮汉又大笑着说:“不敢杀吧!那你就从我的胯下钻过去吧!否则休想通过。”于是身材高大的韩信就在众人的嘲笑声中,从无赖的胯下钻了过去。

韩信这样做,不仅很多人不认为是太懦弱,反而觉得他有很高的意志力与涵养。苏轼在《留侯论》中写道:“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意思是说,古时候被人称作豪杰的志士,必定都具有超人的节操,有一般人所无法忍受的度量。有勇无谋的人被侮辱,一定会拔起剑,挺身上前搏斗,这不能称为勇士。天下真正的勇士,遇到突发的情形毫不惊慌,当无故受到别人侮辱之时,也不愤怒。这是因为他们胸怀极大的抱负,志向非常高远。

无欲而忍

儒家的核心是仁,仁与忍同音。那么什么是仁呢?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 人要想成为“礼”之人,就要时常克制自己,约束自己的言行,使自己的言论和行为都要附合“礼”的要求,这是一件很难的事。其实世界上最难战胜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人有七情六欲,七情者,儒家认为是“喜、怒、哀、惧、爱、恶、欲”;佛教认为是“喜、怒、忧、惧、爱、憎、欲”;中医认为是“喜、怒、忧、思、悲、恐、惊”。

人浸泡在这些情与欲之中,为己为私,在各种诱惑面前,在利益面前,能忍得了吗?很多人在失去名、情、利时,会产生一种撕心裂肺般的痛苦感,觉得难以忍受。其实,只要真的能舍去欲望,也就没有痛苦的感觉了,那时的忍已经升华。

忍是一种不断地从失去中获得的境界。道中之忍,佛中之忍,能够为真理舍尽一切,甚至以身殉道,方是金钢不动、坚如磐石的大忍。历史上,孔子为世人弃去宰相之位周游列国;陶渊明挂官封印归隐原田;太宗大才之忍得魏征名相,开大唐盛世;岳飞以死成全一个“忠”字;文天祥的一片丹心,至今仍旧在照亮着汗青;勾践的卧薪尝胆,终得雪耻复国;诸葛亮七擒孟获,才赢得孟获的真心来归;蔺相如为社稷着想,屡屡让步不争,感得廉颇负荆请罪;韩信能忍胯下之辱,成全汉家四百年江山……人类历史上一桩桩色彩纷呈的历史故事都在演绎着“忍”的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