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大纪元)

听众朋友大家好,馨语欢迎您再次来到明慧广播神传文化节目。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讲“仁义礼智信”,仁居首。那么古人是如何看待仁人的呢?

西汉刘向在《新序》中记载了这样一段故事,魏国臣子公季成有一次对魏文侯说:“田子方虽然是一位贤人,但并不是拥有封地的君王,国君您却常常以对待君王的礼节去对待他,那假如有一位比他还贤明的人出现,您又该如何奖赏呢?”

文侯说:“如子方者,非成所得议也。子方仁人也者,国之宝也;智士也者,国之器也;博通士也者,国之尊也,故国有仁人,则群臣不争,国有智士,则无四邻诸侯之患,国有博通之士,则人主尊。”。

意思是:“田子方这样的人,可不是季成你能随意评论的。子方是一位品德高尚、富有爱心的仁义之士,仁义之士是国家的珍宝,多谋善断、运筹帷幄的智者是国家的栋梁之才,博览群书、通晓百科的学者是国家尊贵的人。国家有了仁义之士,那么大臣们就不会争斗,国家有了智慧之士,那周边的邻国就不敢进犯,国家具有博学而通达的人才,就可以侍奉国君而受到尊重。”

魏文侯是战国七雄之一——魏国的开国君王。司马迁在《史记》中推崇魏文侯说:“是时独魏文侯好学。” 魏文侯对儒家学说非常尊崇,也十分注意自身道德的修养。在位时礼贤下士,对道德学问高尚的贤者求之若渴,非常尊敬。

田子方是子贡的学生,当时贤名闻于诸侯,魏文侯慕名聘他为师,执礼甚恭。

据《史记》记载:魏文侯与田子方饮酒,而称乐。文侯曰:“钟声不比乎?左高。”田子方笑,文侯曰:“奚笑?”子方曰:“臣闻之,君明则乐官,不明则乐音。今君审于声,臣恐君之聋于官也。”文侯曰:“善!敬闻命。”这里是说,有一次,魏文侯与田子方饮酒,席间有乐人奏钟乐,魏文侯听出钟声不协调,指出左边音高。田子方笑了。文侯问他为何发笑,子方说,臣听说圣明的君王应该用心在治理国家上,而不应将心思才智用于乐音上。现在陛下精通音律,臣担心君王疏于治理朝政大事啊。”魏文侯答道:“对啊!”虚心地接受了田子方的批评。

魏文侯之子也常受教于田子方,曾将田子方所说的富贵者不得骄人的话告诉了魏文侯,魏文侯感叹地说:如果不是因为你,我哪能听到这样的贤者之言。

魏文侯在位时还曾经师事儒门子弟子夏、段干木等人,他与段干木的一段故事,已成为中国历史上国君礼贤下士的一段佳话。

段干木是战国时晋国人,他小时候家里贫穷,地位低下,志向难以实现。他游学西河,师事孔子的弟子子夏,成为很有学问的人,是孔子的再传弟子。

魏文侯曾专程拜访子夏,想请他做丞相,子夏年纪大了,又双目失明,于是推荐了段干木。魏文侯立即乘车到段干木隐居处拜访。听到这个消息,段干木从屋后跳过墙头跑了。魏文侯并没有怪他。文侯为了向天下表达自己招贤纳士的诚意,在别都东郊筑起了一座“礼贤台",台上楼房瓦设,金碧辉煌。再次亲自乘车把段干木请到"礼贤台"拜他为师。每遇大事,魏文侯就向段干木求教,让段干木坐在椅子上,自己站在旁边恭恭敬敬地听,就是累了也不敢休息。

有一天,魏文侯外出,从段干木居住的里巷前经过,他双手扶在车前横木上以示对段干木的敬意。魏文侯的车夫对他的举动颇为不解,问:“国君您为什么要扶轼致敬呢?”

魏文侯说:“段干木是一位贤者,他在权势面前不改变自己的节操,有君子之道。他虽隐居于贫穷的里巷,而名声却远扬千里之外,我经过他的住所怎敢不对他表示敬意呢?他因有德行而取得荣誉,我因占领土地而取得荣誉;他有仁义,我有财物。土地不如德行,财物不如仁义。这正是我应该学习、尊敬的人啊!”

车夫说:“既然如此,那您为什么不请他出来做相国呢?”

“嗯,你说得很对!”于是,魏文侯便去请段干木出来做相国,但段干木婉言谢绝了。文侯也没勉强,并且经常去他家里探望。两人成为莫逆之交,魏文侯见段干木生活困难,送给他一些钱帛,段干木也不推辞。后来,段干木为魏文侯精诚所感动,把自己的师兄弟推荐给了魏文侯,后来李悝做了魏丞相,吴起做了魏统帅,都为魏国强盛立了大功。段干木尽管没有步入宫廷,却以自己的儒师风范影响文侯,以自己的经世之才匡主裕民。使魏文侯成为战国初年名闻遐迩的贤明国君。

魏国人听说国君如此礼遇贤者,都很高兴,大家一起歌颂道:“我们的国君爱好正直的人,对待段干木很尊敬;我们的国君爱好忠信的人,对待段干木的礼节很隆重。”

没过多久,秦国想兴兵攻打魏国,司马唐雎向秦国国君进谏道:“段干木是贤人,魏国礼遇他,天下没有不知道的。象这样的国家,恐怕不是能用军队征服的吧!”秦国国君觉得有道理,于是按兵不动。此事更使段干木名气大震诸侯,四方贤士纷纷投于魏文侯幕下,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一大强国。

魏文侯礼遇贤士,以仁人为宝,君臣同心,仁德蔚然成风,天下人由衷赞颂,使强大的秦国都不敢贸然侵犯,可谓不战而屈人之兵,仁者无敌也。

听众朋友,今天的节目又要结束了,馨语感谢大家的收听,我们下次节目时间再会。

http://www.minghui.org/mh/articles/2012/3/6/文史漫谈-魏文侯以仁人为宝-253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