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3音频 下载收听(1.71MB)

如果不能自动播放,请“按鼠标右键,选择‘目标另存为...’”下载音频,建议您下载后收听。

    
大禹治水画像石(网路图片)

尧让位给舜, 二十八年后逝世。百姓悲伤哀痛,如同死了生身父母一般。三年之内,四方各地没有人奏乐,为的是悼念帝尧。尧了解自己的儿子丹朱不贤,不配传给他天下。尧说:“我毕竟不能使天下人受害而只让一人得利”,所以最终还是把帝位传给了舜。尧逝世后,舜三年服丧完毕,把帝位让给丹朱,自己躲到了南河的南岸。前来朝觐jin4的部落首领不到丹朱那里去却到舜这里来,打官司的也不去找丹朱却来找舜,歌颂功德的,不去歌颂丹朱却来歌颂舜。舜说“这是天意呀”,然后才到了京都,登上天子之位。

舜任命伯禹为司空,辅佐自己办事,以光大帝尧的事业。任用禹负责平治水土。任用稷ji4负责农业,教导他们播种百谷。任用契qi4为司徒,对百官施行五伦教育,并告诉他做好五伦教育,在于要宽厚。任用皋陶担任司法官,告诉他五刑要使用得当,根据罪行轻重,大罪在原野上执行,次罪在市、朝内执行,同族人犯罪送交甸师氏处理;五刑宽减为流放的,流放的远近要有个规定,按罪行轻重分别流放到四境之外、九州之外和国都之外。只有公正严明,才能使人信服。

舜又任命垂为共工,统领各种工匠。任命益为朕虞,主管山泽,并让朱虎、熊罴biao1做他的助手。任命伯夷为秩宗,主管祭祀,主持天事、地事、人事三种祭祀。舜告诉伯夷,主管祭祀要早晚虔敬,要正直,要肃穆清洁。还任命夔kui2为典乐,掌管音乐,教育贵族子弟,告诫他要正直而温和,宽厚而严厉,刚正却不暴虐,简捷却不傲慢;诗言意,歌长言,声依永,律和声。八种乐器的声音谐调一致,不要互相错乱侵扰,这样,就能通过音乐达到人神相和。舜又任命龙为纲言官,早晚传达旨命,报告下情,告诫他一定要诚实,因为舜非常憎恶那种诬陷他人的言论和灭绝道义的行为。舜还决定每三年考核一次官员的功绩,经过三次考核,按照成绩升迁或贬黜。在舜的德政和贤臣的辅佐下,天下诸事都振兴起来了。舜任命的那些官员个个成就功业.

皋陶掌管刑法,断案公正,人们都佩服他能主持公道;伯夷负责礼仪,人们都谦虚礼让;垂主管百工,人人都做好自己的工作;益主管山泽,山林湖泽都得到合理开发;弃主管农业,五谷按季 节茂盛成长;契主管教化,百官都亲善和睦;龙负责接待宾客,远方的诸侯都来朝贡。舜所置十二州牧做事,禹所定九州内的民众没有谁违抗。其中禹的功劳最大,开通了九座大山,治理了九处湖泽,疏浚了九条河流,辟定了九州方界,各地都按照应缴纳的贡物前来进贡。即使离京师最远的边荒地区,纵横五千里的疆域,都得到安抚。禹创制了《九招》乐曲歌颂舜的功德,招来了祥瑞之物,凤凰也飞来,随乐声盘旋起舞。天下清明的德政都从虞舜帝开始。

舜二十岁时因为孝顺而闻名,三十岁时被尧举用,五十岁时代理天子政务,五十八岁时尧逝世,六十一岁时接替尧登临天子之位。登位三十九年,到南方巡视,在南方苍梧的郊野逝世。埋葬在长江南岸的九嶷山,这就是零陵。娥皇、女英二妃奔向苍梧,泪洒湘江边的竹子上。不幸遇上大风浪,在湘江被淹死了。现在洞庭湖边的山上还有二妃墓。

舜的儿子商均不成材,舜把禹推荐给上帝。十七年后舜逝世。禹服丧三年后,把帝位让给舜的儿子,与舜让给尧的儿子时的情形一样。但各部落只归服禹,因此禹登临了天子之位。禹继位后,效仿尧、舜,不敢有私毫的懈怠,他的主要功绩是治水。尧的儿子丹朱,舜的儿子商均分别在唐和虞得到封地,来奉祀祖先。禹还让他们穿自己家族的服饰,用自己家族的礼乐仪式。他们以客人的身份拜见天子,也不把他们当臣下看待,表现出他不专擅帝位。

大禹治水之时,还奠定了中国易学文化的基础。禹最后到了浙江治水,死于会嵇ji4。如今绍兴有禹陵。禹的后代一直在管理禹陵。

黄帝、颛顼帝、帝喾、尧和舜史称“五帝”。他们秉承上天的旨意,以德行教化百姓,为百姓所拥戴,并当作贤君圣主的楷模历代传颂。与以往神祗直接下凡不同的是,他们虽身有异像,也有一些神迹,但五帝更多的是以“治世帝王”的形象出现在历史上。他们虽为同姓,但却立了不同的国号,为的是彰明各自光明的德业。所以,黄帝号为有熊,帝颛顼号为高阳,帝喾号为高辛,帝尧号为陶唐,帝舜号为有虞。帝禹国号为夏后,另分出氏,姓姒si4氏。契为商始祖,姓子氏。弃为周始祖,姓姬氏。自夏之后,中国历史开始走入了王朝时代。

三皇五帝时期的人们,对宇宙、自然、生命已有较深刻的认识,具备了相当程度应付自然的能力。许多考古发现也证明了这一点。七千年前,浙江余姚县河姆渡人,制作了木骨泥墙的房子,还有独木舟。种植五谷,饲养六畜,过着农居生活。七千—五千年前,河南渑池县仰绍人,已有定居的村落。制作的彩陶,非常精美。2004年初红山文化考古玉雕熊龙的发现,为古史中黄帝的有关传说提供了重要实证。

此外,现在的很多史学家认为,诸子百家各树一帜、竞相争鸣的时代是中华文化、思想与智能大发展的时代,然而,后世尊为大成至圣先师的孔子却临风长叹,他对弟子言偃说:“大道之行的时代,以及夏商西周的贤王治世我没有赶上,但是古书中有记载。大道之行的时代,天下为公,选拔贤明而有能力的人治理社会,人人诚实守信,和睦相处,不把财产视为私有,而把劳动视为美德,没有阴谋和盗贼。可是现在大道已经没落了,天下成了统治者的家天下,父死传子,兄终弟及,人们仅仅照顾自己的亲属和子女,货力为己、各私其私。” 可以说,三皇五帝时期经历了人神共存的阶段,华夏文明是半神文化,是真正大道行于世的时代。根据史料,上古时期民风十分纯朴,人们仰承甘露、俯吸醴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知乐生、不知恶死,过着一种完全顺乎自然的生活。《黄帝内经》的《上古太真论》中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当人完全顺乎自然生活的时候,就是处在一种虽然没有修道,但是却在道中的状态。这也正是真正人类应有的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