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能自动播放,请“按鼠标右键,选择‘目标另存为...’”下载音频,建议您下载后收听。
周朝实行典型的封建制度,也就是分封建国制,把全国的土地分给各诸侯王, 用这种方式自上而下治理国家。
周武王登位后,姬旦成为武王的助手。这时候,姬旦的地位和老臣姜太公相当,都是武王 左右最得力的大臣。
周公,姓姬名旦,亦称叔旦。是西伯侯姬昌的第四个儿子、周武王的同母弟弟。周公姬旦从小就孝敬父母,诚实忠厚,而且多才多艺,聪明伶俐,深得文王的喜爱。姬昌在世的时候,姬旦和他的哥哥武王姬发常在他的左右,帮助处理政务。
武王日夜操劳,得了重病。周公斋戒沐浴,祷告上天,为武王消灾除邪,并表示愿意用自己的身体去代替武王,武王的病这才渐渐好了。
武王说:“为了确保周朝的国运不变,我要日夜勤勉努力,确保我国的安定,我要办好各种事情,直到功德在四方放光。我仔细察看了洛水、伊水地区,觉得这里离天帝的居室不远,是建都的好地方。”于是在洛邑进行测量,修建周都。武王还命令全国修养生息,把马放养在华山南面,把牛放养在桃林区域;让军队把武器放下,进行整顿然后解散:以此向天下表示不再用兵。
武王时期,周朝颇有新兴之气。武王临终前愿意把王位传给有德有才的姬旦,并且说这事不须占卜,可以当面决定。姬旦涕泣不止,不肯接受。武王去世后,年幼的太子诵继承了王位,这就是成王。
成王当时还是个十多岁的小孩子。面对国家初立,形势迫切需要一位既有才干又有威望、能及时处理问题的人来应付复杂的局面,这个责任便落到姬旦肩上,他理所当然承担了摄政一职。然而受封在东方的管叔和蔡叔,对姬旦摄政很不满意,心怀妒忌。按照兄弟间排行,管叔排三,姬旦行四,不论是继位,还是摄政,管叔都比姬旦有优先权。所以管叔不服。蔡叔虽然行五,但他支持管叔。于是他们散布谣言,说姬旦“想谋害成王,篡夺他的王位。”
灭商后的第三年,管叔、蔡叔鼓动武庚一同起来反对姬旦,企图夺权。几十个原来同殷商关系良好的大小方国响应。这对刚建国不久的周朝来说,是个异常沉重的打击。如果不平息叛乱,周朝先世经营了几十年才建立起来的功业就会毁于一旦。此时的周王室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姬旦临危不乱。他首先说服姜太公和召公,以求得内部众人的支持。之后周公于第二年东征讨伐管、蔡和武庚的叛乱。这场十分艰苦的战争持续了三年。武庚、管叔被杀,蔡叔被流放。
蔡叔的儿子胡品德高尚,为人善良,和他的父亲不一样。蔡叔死后,周公提拔他作鲁国卿士。胡把鲁国治理得很好,姬旦又把他封到新蔡。讨伐平定管、蔡之后,周公继续向东进发,消灭了参与叛乱的五十多个小国。周公东征的胜利,将周朝的统治地区延伸到东部沿海地区。
如何统治被征服的地区,是战争胜利之后的大问题。武庚和奄国、淮夷的叛乱,证明重要地区不能再用旧的氏族首领。于是,周公就将这些地区分封给周王室中最可信赖的成员。
周公将长子伯禽,封到鲁(今山东省曲阜市)地区,建立了鲁国。这次姜太公平定叛乱有功,封地非常大,“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建立了齐国。周公的同姓召公被封在燕。召公长子在平叛之后才就封,建都于蓟ji4(今北京一带)。
燕是周王朝东北方的屏障。成王的弟弟唐叔封在从前夏朝的所在地(今山西省太原市南),建立了晋国;纣王的哥哥微子反对纣王,也反对武庚叛乱,因此也受了分封,在商丘(今河南省商丘市)建立了宋国。姬旦还分封了大大小小的同姓国和异姓国。姬旦把周朝的同姓兄弟、功臣、贵族安插在全国各个重要地方,这样,周王室就处在安全的屏障之中。各诸侯国又在国内把一部分土地分赐给大夫,称为采邑。
周公设立了庞大的国家机构。中央有太师、太保,辅助周王统治天下。并确认嫡长子的继承权,不仅可以继承财产,而且可以继承政治地位。
周朝实行同姓不婚制度,异姓之间结婚不受限制,这样,周天子和异姓诸侯之间,就可以依靠通婚建立起血缘联系。所以,周天子称同姓诸侯为叔伯,称异姓诸侯为甥舅。从而扩大了统治基础。经过十年努力,成王当政时,政令可以下达到各封国的官吏。周朝的统治巩固了。
当东都洛邑建成时,周公的礼乐也制成了。这时成王已经长大,姬旦把政权交给成王,自己退居辅佐地位。周成王迁都洛邑后,姬旦召集天下诸侯举行盛大庆典。在新都正式册封天下诸侯,并且宣布各项典章制度,也就是所说的“制礼作乐”。
周成王执政后,周公担心成王年少,贪图安逸,便写了一篇《无逸》,他谆谆告诫成王,教导他成为一个有作为的国君,要礼贤下士,治理好国家。
周公为了周王朝的事业,殚精竭虑。到了晚年,他回到自己了的封地。临终前嘱咐说:“我死后,一定要把我埋葬在成周地方”,以表明不离开成王。
周公死后,成王用最隆重的天子礼节,把姬旦葬在毕原(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那里有文王陵和武王陵。把姬旦和文王、武王葬在一起,表示姬旦的功劳大,完成了文王和武王未竟的事业。
成王执政后,能按照周公规定下来的典章制度治理国家,重视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并在中原和沿海地区进行贸易活动,使商业走向了发达。成王执政37年,继位的康王执政26年,出现了“成康之治”的繁荣景象。
成王临终时,担心太子钊(zhao,招)胜任不了国事,就命令召公、毕公率领诸侯辅佐太子登位。成王去世之后,召公、毕公率领诸侯,带着太子钊去拜谒先王的宗庙,用文王、武王开创周朝王业的艰难反复告诫太子,要他一定力行节俭,戒除贪欲,专心办理国政,并写下了《顾命》,要求大臣们辅佐关照太子钊。太子钊登位为康王。
康王继位,通告天下诸侯,向他们宣告文王、武王的功绩,反复加以说明,写下了《康诏》。成康年间,天下安宁,一切刑罚都放置在一边,四十年不曾使用。康王命令毕公写作策书,让民众分别按村落居住,划定周都郊外的境界,作为周都的屏卫,为此写下《毕命》,记录了毕公受命这件事。
此时天下安定,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手工业、农业、商业等各方面都有了较大的发展。西周此时处于盛世之时,可以说是西周的黄金时代。